远见卓识 珍惜人才
(2005/9/17)
昨天在网上看到,海南高考状元李洋,被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录取,并得到44万港元的奖学金的消息,十分兴奋。我感到香港城市大学,真是有远见卓识,珍惜人才,而被不合理的政策逼得无奈的李洋,也得以在这样好大学接受教育,也算是幸运了,我为他高兴。
我以前对香港城市大学并不了解,我仔细看过有关的资料之后,才知道香港城市大学是世界上知名的学府,在国内是和北大、清华同等的重点大学,在国际上也由于成就突出而被承认为好的学府,他的商学院获得AACSB 认证的商学院也被视为国际一流的商学院。AACSB,英文全称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,中文译作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(国内一般叫做美国管理商学院联合会)。
我已经是七十有五的老人了,为什么对李洋事件这样关心呢?就因为李洋是个人才。请想,在高考中,在900分满分的情况下,李洋得了897分,只差3分就得满分,谈何容易?请问全国得这样高分者有几人?如果说高考状元,李洋才称得起这个名字。状元,就应该是全国第一,哪里能各省都有状元,水平还各不相同,这样的炒做,令人反感。当我看到海南省对李洋高考做出的决定:“经调查核实李洋等考生,高中后两年在我省就读不满两年。根据琼府办公布的《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》,取消其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。”。我就感到非常的反感。海南的领导者们,不知道珍惜人才,而在意的是他们手中的权力。清华和教育部也同样的支持和默认海南的决定,珍惜人才了吗?这实在令人失望。
但就在昨天,我从网上看到“海南高考状元李洋,被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录取”,的消息,我感到意外,也感到宽慰。我感到香港城市大学,远见卓识,珍视人才,也有胆有识,敢做敢为!着实令人尊敬!这时我想起,当年华罗庚的数学才能,被清华的熊庆来先生发现,使华罗庚进入清华深造,而使华罗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。书法家启功,在当年得到辅仁大学的陈垣先生赏识而得以深造,而成为当代的大书法家和古典文学家。可惜,现在看不到熊庆来、陈垣这样珍惜人才的学者了,就是有这样的学者,在我们现在的政策下,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!?我百思不得其解啊!
我返回来在看《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》,难道就是合理的规定吗?我不解的是,这一规定,就可以剥夺考取了大学的学生读书的权利吗?那么宪法中“宪法赋予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”,和教育法中“受教育者在入学、升学、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。”的规定又如何解释?我不是研究教育的,但我很不理解。还有,我们高考是全国统一招生,但却各地有不平等的分数线,是何道理?有什么依据?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,就要受到不同的待遇?所谓“高考移民”问题,和这样的政策没有关系吗?请教育部们和教育研究者们考虑。香港城市大学录取李洋,而且发给他44万港元的奖学金,显然和禁止李洋入学,是截然相反的做法,我们如何理解这样完全相反的做法呢?
我们的基本国策是“以人为本”,那么我们的教育政策和高考政策,是如何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