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的匮乏

2004/12/29

      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,我听到和看到的许多问题,如不赡养父母、甚至虐待父母等等,并非都能依靠法律可以解决的,而是社会的道德问题。我以为现在的社会里,道德的匮乏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了。亟需全社会加强道德教育。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。

       我最近遇到的一件小事,使我深感道德教育的必要。

       我邻居的老太太已经86岁了,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多年,一直都自己生活。但现在年纪大了,就来这里住在女儿家。白天几乎就独自一人在家,甚为寂寞。但我们邻里相处日久,她喜欢和我的老伴聊天。渐渐地,她和我们熟悉了,更加了解了,就向我们敞开心扉。我们

才知道她并非寂寞,而是有苦无出发泄。她的苦恼来自她的女儿。她原来在银行工作,退休后有退休金,还有一套房子和一些存款。她现在住在她女儿家,每月交伙食费700元,应该说不少了。而她的女儿竟然要她交出房产、存款才同意她住下去。这使老人很想不通。但她知道自己年纪大了,自己生活有困难,而对女儿的要求又不同意,便忐忑不安,不知如何是好。她的女儿真的缺钱吗?不是,她的女婿是市里某局的局长,而女儿是某处的处长,月收入近6000元,而他们的儿女都有工作,收入也不低,全家的月收入近万元。应该算高收入了。但他们却在老母亲身上打算盘,逼得老母亲惶惶不可终日。这是为什么呢?说得简单些,就是缺德!

老妈妈生养了女儿,又把她抚养成人。现在妈妈老了,难道就不应该尽抚养的义务吗。我们比86岁的老人小几岁,还很尊重老人。而她的女儿却不能尊重她的妈妈。老人已经86岁了,还能活多少年?为什么迫不及待地逼迫老人呢。我以为这是道德的匮乏!

在现在的社会上,打爹骂娘者有之;不赡养父母者有之;坑害和欺骗朋友者有之;种种不道德的事例,不胜枚举。但我以为道德的匮乏,是和对传统遗弃和教育失当有关的。总之解决道德匮乏,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了。

但在对待道德的问题上,我从新闻中得知一件奇闻。浙江某大学由学生创办了所谓的“道德银行”,对所谓做了好事者,该银行发给所谓的“存款”,但存款并非真的是钱,而是一种所谓的对道德的“量化”。有的学生做了几件“好事”,在该银行的存折里,就可有几千,乃至数万元的存款。据对该银行的行长采访时,该银行的行长称者些存款,表明做了好事,在找工作是可以得到优待。

道德怎么可以“量化”?!行善就不要要求回报。他们的这种做法,实在是对道德的亵渎!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,我们的大学生也竟然“道德”如此无知。可见道德教育是多么不足了。

 

散文选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