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车引出的感想
(2004/1/7)
我的大儿子来电话问候我们时,说起他买了一辆汽车,颇出乎我们的预料。去年春节他来看望我们时,我还问过他,为什么不买辆汽车。他说他上班,骑自行车只要十几分钟,没有需要。但他说现在他们的公司搬了家,骑自行车上班,要50分钟,实在是需要汽车了。我们为他们买车感到高兴。
但知道我的大儿子买汽车之后,就引出来我们的许多感想。我的老伴首先对我说,我们家的大儿子,也真吃了不少的苦。他现在的“甜”,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。当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,想奋斗也不可能。不要说买车,也许连饭也难吃饱。
说到我的大儿子吃苦,主要是文革。因为我挨整而受到牵连。。我的大儿子,和大多数知青一样下乡,但别人都回城了,而我的大儿子,仍被留在乡下,达八年之久。所受到的苦,我不必多说了。
在那灾难的时代,每人每月三两油,半斤肉,吃饭都是问题。还谈什么买汽车。连做梦都不会有这样的梦。那时,老百姓根本没有电话可用,要打电话要去电话局,还要登记、排队。长途电话需要大声地喊,才能听得清。
直到四人帮被打倒,实行了“改革、开放”的政策,我们的国家才变了样。
以我的大儿子为例,国家恢复了高考。他才得以参加高考,考试东北工学院自控系,才得以回城。后来,由于改革开开放,他才有机会,应聘成为一家公司的总工程师,而得以发挥他的才能。就像现在的众多公司的高级员工一样,有条件买房子、买汽车。
我这里要说的是,在那灾难的年代,个人没有发展的空间,没有自己奋斗的自由。卖鸡蛋都是“走资本主义道路”,想读书,大学不招生。个人有什么办法。而现在,有广阔的天地,自己可以充分地发挥,可以自己努力去奋斗。既服务于社会,有充实了自己。
我的大儿子买汽车,使我联想到“闭关锁国”和“改革开放”的大不同。“闭关锁国”的年代,我们的粮食要靠供应,要发粮票;穿衣要发布票;甚至什么豆腐票、油票,什么都是供应不足。而实行了“改革开放”的市场经济,什么票都不要了,市场充足,现在的市场,反而成了“买方市场”。现在和过去相比,真是天壤之别了。
老百姓不仅是电灯电话,还要买私家车了。现在,买汽车在城市里,已经热起来了。有条件的,都想买辆自己的汽车。这已经是一个潮流了。我真没想到,在我们中国也能普及私家车,但这就是现实啊。
私家车的发展,就会带动许多经济领域的发展,如钢铁、机械、交通等等。
“闭关锁国”,人民遭殃;改革开放,民富国强。这是事实,也是真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