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的“新加坡”拆除了
(2003/9/5)
前几天,我的大儿子来看我。我就问起沈阳的变化,他说,在沈阳兴工街的“新加坡”正在拆除。我这两天的辽宁的新闻中看到,沈阳的“新加坡”被拆除的消息。这消息使我感到沈阳是真的在变化了,在进步了。这使我感到高兴。
说起沈阳的“新加坡”,只有沈阳人,或熟悉沈阳的人才明白。所谓的“新加坡”是沈阳的“平台桥”或所谓的“立交桥”。当时,沈阳修这样的“立交桥”,大概是又要修桥,又没钱修,而采取了如此之“下策”,修出了这样出奇的“立交桥”。这样的桥,在沈阳共修了四座。已经和正在拆除的有两座。
沈阳铁西区兴工桥始建于1992年,由市政设计院设计施工,兴工桥占地面积9915平方米,总造价为427万元。我看根本不能叫做“立交桥”。只是个大土墩而已。当时,在沈阳修了四个这样的“立交桥”,这种桥的下面,是用土堆积起来的土墩,只是在十字交差处,有四个不大的洞,可以过行人。其实这样的“立交桥”修完之后,不但没有便利交通,反而带来许多不便。由于这桥不但无用,反而不便,老百姓就给了它几个“绰号”,即“新加坡”“土而奇”和“漫鼓”。
说起“新加坡”真够笑死人的。比如沈阳兴工街和建设大路的交差路口,本来是很宽阔的,这里不需要立交桥。不知道哪为高人的主意,和哪位领导的决策,在这里要修立交桥。但又采用了某位高人的“设计”,建设了一个大土堆。这大土堆还很高,不但造成交通不便,还将两旁的建筑的光线都挡住了。汽车要到桥的顶上去等红绿灯,下面的行人觉得不方便,这是什么桥啊?
这大土堆,老百姓叫它“新加坡”,一点不错。在宽阔的十字路口新加了一个坡,不就是“新加坡”吗?真是个既符合实际,又有讽刺趣味的名字。
很有意思的是,有人将此坡叫做“慢鼓”(音同曼谷),意思一望而知,是说这坡慢慢鼓起,而又和“曼谷”的音同,听起来使人发笑。
这样的大土堆,有人就感到真是“土”到家了。我看全中国数第一,也可以说绝无仅有。如果说世界第一,没有调查,还不敢说。要说“奇”,也够“奇”的,哪里有桥底下大不分是“实心”的桥啊,够奇特了。叫它“土而奇”也够合适的。
“土而奇”在沈阳“土”了十多年,不但没有带来便利,反而使人们不便。但那时沈阳的贪官,竟顾着去贪了,哪里管百姓便与不便。
直到2000年,才听说沈阳青年大街的“土而奇”由于妨碍交通被拆除了。据说,拆除是使用了300公斤的炸药,把它炸掉的。现在,离开我们单位最近的兴工街的“土而奇”,现在终于开始拆除了。还有两座“土而奇”将成为历史的纪念了。
据报道,在沈阳兴工街的“新加坡”拆除后,正在修一条大的南北干道,这条干道为双那时向六车道的高级公路,这就可以扫掉“新加坡”带来的“土”气,而向现代化迈进了。
沈阳这样的“土而奇”的建造,花了不少钱,拆除还要花不少钱。这都是人民的血汗,就能这样折腾完,就算了吗?难道不应总结一下?花了那么多的钱,还不该买个教训吗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