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说北京的四合院
(2003/8/26)
最近,在新闻中看到,北京在南池子对四合院建筑,进行了改造。对一部分四合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,进行修缮;而对另一些房屋推倒重建四合楼,样式和四合院相称,还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停车场等。这改造令人兴奋!
我是北京人,关心着京四合院的保护问题。我从四合院里长大,对四合院十分了解,也很有感情。我以为,四合院是北京的文物,是特有的文物,当然应与以保护。北京的市民总是说到这个问题,就反映出北京市在四合院的保护上,确实存在问题。北京已经拆了不少好的四合院了,再拆,就快拆完了。听说北京市已经划出了一个范围,在这范围以内的四合院不许再拆。也许换了一任领导又同意拆了,真是担心四合院的命运难保啊。现在看来,还有希望将四合院保留下来。
但我还是想说说四合院,但愿在将在清代内城附近的四合院保留下来。北京的四合院,不但是古迹,不但是建筑艺术,也是一种中国特异的文化!这种文化只北京最有代表性。
我在北京住过的四合院里,最好的是我二伯父的宅院。这个四合院在北京算是中等的、有代表性的四合院。再大的四合院,就是高官的宅院和王府了。再小些就不够“格”了。
我二伯父的宅院,坐落在鼓楼西的旧鼓楼大街西侧的前马厂西头,再在往北就是后马厂。在后马厂有几座大的住宅。最大的一座住宅,是清朝盛宣怀的住址里面除四合院外有花园等建筑,在民国时,那时的民政部长马汉三住在这里。解放后,国家名誉主席董必武住在这里。文革中,康生住在这里。现在这里已经是对外开放的“竹园宾馆”了。我说的四合院要比这大宅院小的多,但这是北京老百姓的民居。
北京的好的、典型的四合院,我就说说我住过的,我二伯父家那个四合院。在那个四合院的门前有一大片空地。到宅院前有三棵古槐,至少有500年以上的树龄,现在树上已经有保护古树的标志了。这座宅院是坐北朝南的建筑。这座四合院是黄松木架,磨砖对缝,前廊后厦的高等级建筑。和一般四合院不同的是,在大门的旁边还有一个汽车库,是村安放能够小汽车用的。
这四合院是三进式的,进入大门后,面对影壁的右边,是一个小院,一间大房子是汽车库,对面是司机的住房。影壁的左边就进入外院,有南屋三大间,旁边是西跨院,又有南房三间。在正南房的对面是垂花门,登上三级石台阶,进入垂花门是一个门厅。迎面有四扇门,两旁,就是环院四周的回廊。经垂花门就进入中院。正北是正房七间,比其他的房子高大。东西配房各三间。在南边回廊的东西两端,都有一个房间,叫“路顶”,做储藏室或盥洗室。在西配房的北端有个小院;在东配房的北边是一个跨院,大厨房就在东屋的后面。在东跨院还有和北正房相连的房子,曾经是小锅炉房,冬天用来供暖。
在中院的北正房前,有两棵高大的海棠树,春天花开,满院芬芳。在树的旁边有花池,一边是牡丹,一边是芍药。在垂花门至正北房的两旁,是盆栽的石榴树和无花果。还有两个大金鱼缸,有金鱼在里面游弋。
从东跨院的东侧,有路通往后院。后院很大,有一溜九间房子,叫“后照房”。后照房的最东头是佛堂。后园有枣树、杏树、苹果树等。我还记得那棵杏树结的杏又大又甜,那枣树结的枣也特别好。
在后照房和后院墙之间,还有一条小路,路的最东头还有座小龛。
住在这样的四合院里,是一种特别的享受。
我在文革后,去北京这四合院看我的堂兄,是真是感慨万分!这四合院已经不成样子了。这里已经是大杂院。垂花门的门没有了,四周的回廊,除房顶和地面外,全拆光了。在中院的院子中央,盖起了小房,只在四周留了小路。可以通往后院。后院的变化最小,只是杏树和苹果书都没有了,只有枣树长大了。但在后院也住满了。人在增加,没有房子住是主要问题,所以只能变成大杂院了
这里存在的问题,我看也是北京四合院都存在的问题。首先就是没有上下水道,原来吃水用一口机井。现在外院有自来水,整个四合院的人都用这一个水龙头。由于没有下水道,就没有水冲厕所,都用大门外的公用厕所,是靠仍清理粪便的老式厕所。所以生活颇为不便。
因此,我以为北京市不但要有计划地保护四合院,还要有计划地改造四合院。我看这里有清理住户的问题,清理违章建筑的问题,特别麻烦的是清理四合院的院子里面的违章建筑的问题。解决四合院里的上下水问题和增加现代化的生活设施问题等等。问题烦琐复杂,而且需要一大笔资金。这就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得以解决的了?我们只希望北京市保护好还存在的四合院,国家也应拨一定的资金,来清理和改造四合院!
看到北京南池子的四合院改造的消息,让我们北京人高兴,这是北京四合院得以保护和改造的曙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