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“虞美人”

2003/8/2)

词牌“虞美人”是许多词人喜欢的词牌。特别是因为李煜所写的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的著名词章。使这首词牌更为大家注目。

    词牌“虞美人”的格律,一般为五十六个字,分上下阕。上下片各两平韵,两仄韵。此格是比较常用的。还有五十八字格,上下片个两仄韵,三平韵不大多见。

五十六字的格律是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    + - + | - - |(仄韻) + | - - |(葉仄) + - + | | - -

(換平韻) + | + - - | | - -(葉平)

    + - + | - - |(換仄韻) + | - - |(葉仄) + - + | | - -

(再換平韻) + | + - - | | - -(葉平)

    这里要指出的是,最后一句有九个字,一般都有一个六字“豆”,即在第六字处,顿一下,而将九个字分为六个和三个字。下面的例子大都是这样的,但也有在第四字处顿,而将九个字分成四和五个字,如下面蒋捷的词就是。

我们以李煜的那首“虞美人”为例,做些说明说明。

他的这首词是:

春花秋月何时了? 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  故国不堪回首、月明中。 

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,  恰是一江春水、向东流。

词牌“虞美人”,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,当推李煜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。李虽是亡国的昏君,但他的词,却达到了最高的境界。他的这首词,可以说读过词的人,没有不知道的。

这词写尽了他心中的愁闷,写尽了他对过去的眷恋。他先从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”起笔,来说明他在囚禁中,已经不知道时间飞逝了多少,但他还眷恋着多少往事。接下来按词律的要求换韵,而有使深入了一个层次,“往事不堪回首”。接下来又换韵,进如更深的层次,写到“朱颜改”。最后结在愁字上,而且他的愁多似江水,不尽地向东流。

李煜的这首词代表了这首词一般的写法,即每两句为一个段落。换韵后的两句就是另一个段落。而词意也逐渐深入,直到结句。

我们也明显地看到,这词有明显的起承转合。最后的结尾,是点睛之笔。如李煜的这首词,从“春花秋月”起笔,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。换韵后,承上句,写到故国不堪回首。再换韵,就转了,转到了感叹“朱颜改”。最后结到了愁上,而且写出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  恰是一江春水、向东流。”的警句。

我以为这首词,好就好在自然而有层次。他真的把“虞美人”写绝了。我读过很多宋代词人写的“虞美人”,但我觉得没有比这首更好的了。

但宋代词人写的“虞美人”,也还是有好词。我们例举几首,请大家欣赏。

苏轼写的“虞美人”,也是很脍炙人口的。这首词在杭州的吴山的有美堂赠给述古的:

湖山信是東南美,一望彌千里 。使君能得幾回來,便使樽前醉倒、更徘徊。 

沙河塘裡燈初上,水調誰家唱。 夜闌風靜欲歸時。惟有一江明月、碧琉璃 。

这首词依旧看出苏轼的大手笔,豪放自然。特别是起笔“湖山信是東南美,一望彌千里 ”,写出了西汉和钱塘的浩瀚。接下来写尽了把酒徘徊,灯中水调。在曲终人静时的一江明月,形容为碧琉璃,也是别有韵味的了。

再一首是黄庭坚的“虞美人”:

天涯也有江南信,梅破知春近。夜阑风细得香迟,不道晓来开遍、向南枝。

玉台弄粉花应妒,飘到眉心住。平生个里愿怀深,去国十年老尽、少年心

这词从梅开入手,最后落在“老尽少年心”。也很有情趣。

比较特别的是蒋捷的“虞美人”。蒋捷是宋代末年的著名词人,格调奇特。我们从这首“虞美人”中也可以看到:


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、断雁叫西风。

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、点滴到天明。

这词写听雨,从少年写到老年不同时间的“听雨”,而表达人的心情的变化,最后落笔在人生的“悲欢离合总无情”,应说是首好词。这词写的方法,也很别致,很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还有许多著名的词人,写过“虞美人”,这里不例举了。

 

散文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