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门桥忆旧

2002611

这里所说的后门桥,是北京的一座古桥。我从小时候就熟悉北京的后门桥,至今还对后门桥有着特别一分情意。

说到北京的后门桥,外地人一定很生疏。后门桥就是地安门外大街上的一座桥。

这里说的后门就是地安门,俗称后门。天安门是皇城的前门,地安门是皇城的后门。现在皇城已经没有了,但在地安门处曾有城门。这城门是宫殿式的,大概在53年以后拆掉了。天安门门在北京皇城中轴线的正前方。而地安门就在中轴线上的皇城的最后面。地安门的前面正对景山,后面正对鼓楼。地安门外大街是从地安门直到鼓楼的一条大街,中间有座桥,就是后门桥。

后门桥是一座古桥,始建于1285年,即元代的至元22年,原名万宁桥,桥下的河是惠通河。在当时,南方漕运的船只,由大运河经惠通河进入海子,而海子就是现在的什刹海和后海。而后门桥就是在惠通河进入海子的入口处的闸口。

后门桥在过去的50年中已经破烂不堪,河道也已淤塞。2000年北京市,为保护古迹,对后门桥进行了修缮,河道也进行了疏浚。最近又有消息称,北京市开始对后门桥附近的火神庙进行修缮。修缮这座火神庙是大好事,因为这座火神庙是北京最大,最好的火神庙,也是应保护的古迹。

我从小就生活在地安门附近,直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,因此对近70年来这里的今昔,了如指掌。在50年前,北京的繁华地带是:前门、东单、西四、鼓楼前。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的前面,所以鼓楼前就说的是以后门桥为中心的地安门外大街。地安门外大街,在50 年前,有许多名店,如通兴长绸缎店有很大的铺面,是和瑞蚨祥等齐名的大绸缎庄;宝瑞兴酱菜店也有很大的铺面,是和六必居齐名的酱菜店;还有乐家的中药店(和同仁堂一家的)。经过了70年,这条街有了许多变化,这些名店没有了,但样子没有多大变化。只是路中间的有轨电车,换成了无轨电车了。

令人遗憾的是在原通兴长绸缎店的位置修起的地安门百货店,实在是破坏了这条街的景观。这个四层楼火柴盒式的建筑,离鼓楼很近,看上去和其他的建筑很不协调。有一次,我在黄昏以后,在是什刹海边的长椅上乘凉,月色澄明,水光荡漾,垂柳随风,景色宜人,在回头遥望钟古二楼,在月色下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。但在美景中,那座火柴盒式的楼插在中间,真是杀风景。

许多老北京为什么喜欢后门桥呢,就因为这里还保留着古都的陈迹。现在的北京,已经把古都的原韵,破坏的太多了。幸存的北京中心区,就好好地保护它吧。最近修了后门桥,又修了什刹海,还在修火神庙。真令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的老北京人欣慰!

 

散文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