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话“吹牛”
(
2002,4,3)所谓“吹牛”,就是吹嘘自己,我想古今中外都有,不足为奇。但现在有些吹牛,伤害了别人。如果吹牛吹得太过分,便和欺骗以及道德问题就连在一起了。
现在的吹牛方式,也五花八门。有人利用说话吹牛的,有利用名片吹牛的,有利用广告吹牛的。还有利用发表文章吹牛的。更有甚者,有人贬低他人,或压制,打击别人为自己吹牛的。
有的人为了找到一个好的职位,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,只要被人相信了,还无大碍。终有一天,人家发现他言过其实,不用他就是了。
但有的学者,为了吹嘘自己,竟然剽窃他人的成果,这就是道德问题了。最近我看到报道,某大学的教授发表的文章,被人指出是剽窃。这位教授竟厚颜无耻地说,他发表的是他学生的文章,而学生是剽窃者。这样地不讲道德,就应予以谴责了。
而据我所知,一些单位的领导,为了得到学位,竟然将其属下的成果,署在自己名下。高校的教授将学生的成果,署名为己有,这种不讲道德的行为,和剽窃有什么不同?
在商业领域,过分吹嘘的广告更不鲜见。有些过分的虚伪宣传就成了欺骗。
现在有些广告利用一些新名词进行吹嘘,比如说某种保健品里面有什么核酸。起实任何生物制品里都有核酸,这本是生物学常识,但有的所谓的教授也在帮助宣传。真令人不解。最近邹承鲁院士就给真奥核酸揭开了老底。邹承鲁先生告诉《南方周末》,核酸作为营养物没有任何科学依据。营养物是指有机体需要从外界吸取,并是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。核酸并不在营养物之列,因为核酸在人体细胞中大量存在,不需要服用外源核酸。外源核酸进入体内,并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,而是将被彻底分解成核苷、核苷酸等正常人都不缺的普通小分子。
有的宣传里面含有什么素之类,也是一中吹嘘。但有的还乱吹,就可笑了。比如有的保健药,说里面有雄蚕蛾的保幼激素,就可以使人年轻。这只能骗不了解保幼激素的人。其实这也是欺骗。因为保幼激素是昆虫才有的,与人毫不相干。昆虫是脱皮而长龄的,每脱一次皮,就长一龄。而这要靠保幼激素来进行脱皮的调节。动物和人是没有脱皮功能和需要,保幼激素对人没有什么作用。这样的吹嘘就有欺骗的性质。这样的吹牛,就不可以了。果然,我说的那种保健品被淘汰了。
在世上,“吹牛”总是要有的,但我讨厌吹牛。当然,做人有不同的做法。我以为自我吹嘘并不好,只要自己有本领,何必吹嘘。不过有的人自我吹嘘,只要不殃及他人,那就随便了。如果吹牛成了骗人,就应受到道德的谴责,甚至法律的干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