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竹
我特别喜欢竹子,但实际上我和竹的接触并不多。因我在北京长大,看到的不外乎公园里的那些不多的竹子,最多的就数紫竹院了。细究我爱竹的原因,还是来自文学和书画。我在许多文人的书里读到竹,在画里看到竹。犹其是郑板桥等画家的墨竹,给我极大文化享受,是我永不能忘的。在画家所画的竹子里,我最喜欢郑板桥画的竹子,生动灵活,逼真而又超乎真的竹子。越看越爱看,确实是艺术享受。
苏东坡说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”。“不可居无竹”,可见其爱竹之甚。“无竹令人俗”,就不对了。无竹不见得人就俗,但有竹令人心清气爽是确实的。我的小儿子家的后院,有一大片竹子,郁郁葱葱,和草坪树林映趁在一起,着实令人心旷神怡。我还写了一首小诗:“苑内有从竹(从今韵,平),清新绿自如。缘何栖此地,只为远世俗”我这里的俗,和苏东坡不同,我说的是远离尘世的纷争。
有一年大雪纷飞,寒冷异常,大片的竹子全枯了。我心疼的不得了。但春暖花开的时节,新竹出土,不久又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新竹了。我看到了竹子的顽强的生命力!
说到竹的生命力,我便想起那年在杭州小住。那是我去杭州讲学,住在一个研究院的一个房子里,门外就是一大片毛竹林。我去时正是新笋出土,第二天就觉得长高了许多。几天后就比人高了,过了大约
20天,竟然长成十多米高的大毛竹了。真令我吃惊。我在中国的北方,难于看到竹子。我曾买了一盆小罗汉竹,竹的茎都是突起的,像小葫芦。后来我不在家,我的孩子们将小竹移栽到大盆里,施肥浇水。等我在看到时,竟然长成了两米高的大竹子,翠叶猗猗,令人心醉。后来我在画市上看到两棵竹子,已经貌似枯萎了。但我买回来,换土栽培,施肥灌水,一年后,竟然长成两米高的翠竹。在我的阳台上给我了很多的乐趣。
若说竹的观赏,大片的竹林当然极好。比如杭州的“云栖竹径”就是很有趣的地方。在离西湖十余公里的五云山麓,有大片的竹林,称为“云栖竹径”,是吴越时代的所建云栖禅院的地方。在明朝净土宗高僧莲池大师重振山门。清代的康熙乾隆都曾多次游历,并有题咏。那里有千年古树,翠竹参天。在竹林里曲径通幽,又有小亭曲池,真是个好地方。在北方就难有这样的好地方了。但一盆翠竹,也可以给人以乐趣。我发现在厅里,插上几支枯黄了的带叶的竹枝,也是满有欣赏价值几艺术品。
说到竹,中国应该是产竹大国。在我国约有三百多种,最主要的有毛竹,慈竹,刚竹,淡竹,箬竹等。竹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,茎上有节,节间中空。根系发达,有地下茎。在我国的长江流域,华南和西南都有大面积的竹林。竹的用途很广。可以做房屋,如南方的竹楼。可以做家具,用具等。在我国竹制品已经是一个大的产业不门了。
竹笋可食,在中国菜里,是不可少的蔬菜。许多菜里,都少不了冬笋,就是所谓的玉兰片。如果炒虾仁没有玉兰片,就失色不少了。烧二东,离开玉兰片就烧不成了。吃酒时,一盘油焖笋,可是不错的下酒菜噢。
竹子的生长力强,易繁殖,易管理,用途又广,真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好植物。
杭州竹林 (摄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