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古体诗的写作的一些问题
(
2001,11,21)古体诗为人民所喜爱,一定会流传下去的。但一些朋友关心古体诗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。我以为这是写诗的人自己的事情,不同的人有自己的适应方法。我不想多谈。
但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想法。
古体诗是诗,不是长篇的文章,无法用白话写。而且古体诗的字数少,要简练才可以写好,因此没有古典文学的基础是写不好的。这就像音乐一样,用简谱写不了交响乐。没有功底就唱不了“咏叹调”。因此写古体诗,就要有古体诗的韵味。
但古体诗的写作上的一些所谓的“陈规”,我以为可以破除。也就是说放宽一些不必要的约束,使写作更加自由。我想有如下的几个问题:
一,现在写古体诗,当然也不能直白,但我以为语言应接近现代的语言为好。有的人喜欢写的佶屈聱牙。而且喜欢用生僻字,使人难懂。唐朝的韩愈是古文大家,他的诗就是这样难读难懂,但好诗不多。
二,以前写古体诗,讲究用典故,似乎不用典,就不是好诗。而且似乎用典越多就越好。我不反对用典,但多用典并不好。用典得当
, 自然。现在和过去不同的是,现代的教育不像过去的科举时代。大家对典故知道的不多。有人用典很多,使大家读不懂。自己以为再好的诗,也不能被人欣赏。因此我主张少用典故为好。就是唐诗也有许多的好诗,并没有用典,而广为流传。三,律诗要求对仗,这是必须的,但以前要求对仗所谓的工整,我以为不宜苛求。以前所谓的工整,要求名词对名词,而且地名要对地名,人名要对人名等。诸多过分的苛求是不必要的。当然如果能写出杜甫的
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那样的对仗,自然就好了。四,写格律诗自然要讲求格律,但我以为也不要苛求。比如写格律诗,有时会出现“孤平”,而且难救。也没什么不可以。放宽一写要求,会有更好的诗。
这是我个人的拙见,请大家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