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剧如写意画,贵在淡雅自然
——谈京剧的布景
(2008/7/30)
我从小就是京剧的戏迷,经常听戏。我们家还为我请老师,学过十几出戏,也登台唱过几出。我喜欢的京剧,在于京剧的高雅的艺术性。
我听戏的那个年代,京戏除大幕之外,大都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。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布景。我以为京剧就像写意画。贵在淡雅自然,而且主要是听和看演员的唱念做打。比如,听谭富英的乌盆记,就是两个演员在台上唱,但戏园子里鸦雀无声,而谭富英的唱,已经引人入胜。现在的舞台,有些已经弄得花里胡哨,反而影响观众看清演员。突出的不是演员,而是背景,这就喧宾夺主了。
现在京剧的布景,太过于华丽,特别在CCTV的11套节目里,有的演播现场,花哨得令人眼花缭乱,实在难以令人接受了。但设计者却认为这样才是最好。现在的舞台布景,对京剧是一种摧残。
因为这样的布景,就将京剧的写意,变得非驴非马了。比如京剧的上楼,是表演为上楼的姿态;上船就靠表演使观众感觉是上船。开门、关门都靠表演,观众看起来就知道是演员在关门或开门。按照现在的布景,就无法表演了。观众看起来也没什么意思了。比如,我们看“拾玉镯”,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,她的开门、出门、做针线活、哄鸡等等,都靠表演来示意,而观众看来也极有趣味。如果满台布景,许多的表演也就没必要了。本来很灵活的大写意式的表演,就全变味了。
我也不认为京剧不可以有布景,但要适当。比如空城计里的城墙,就用得适当。
我以为京剧的发展,不能使京剧失去特色。否则发展就会使京剧变味的。那就不是发展,而是糟蹋京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