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滩红楼杂想

王大翔

2001918

 

    一提起北大, 人们就想到未名湖,燕东园等等。殊不知这些是原来燕京大学的遗物。现在的北大的校址是原燕京大学的校址燕园。“未名湖“燕东园”就是遗留下来的燕京大学的痕迹。

    燕京大学,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了。这是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学校,开办于1919年。在1952年教改中,被并入其他学校,就不复存在了。在以前,燕京大学是国内一所和清华、北大齐名的著名的学府。解放前,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斯徒雷登(就是毛选上“别了,斯徒雷登”所说的那位)曾是该校的校长、教务长。燕京大学曾培养了不少人才。

    我们回来说北大。北大就是在1952年教改时迁入燕园的。那就是现在的北大了。我毕业于1952年,所以我没有在燕园读过书。我读书时的北大是在沙滩。这就是我要说的老北大。

    老北大的校址在景山东街,这条街的老名字叫马神庙。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就在这里。北大成立后,校本部就在这里。这里是一片老式建筑,很象一坐王府。在我读书时,这里是北大理学院。这里有大小不同的教室,礼堂,实验室,应有尽有。还有小的院落,供教授居住。

    后来修了红楼,校本部就在红楼了。老北大的文学院也在红楼。而北大红楼在沙滩,就是景山前街往东,美术馆往西的那个地方。那里有著名的北大红楼。李大钊,陈独秀都是在这里教书的。胡适在这里做过北大的校长,鲁迅也是在这里教书的。

    北大红楼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,就是所谓的民主广场,五四运动和许多民主运动的发祥地。平时,民主广场就是老北大的体育场。很多大的集合也就在这里。我印象最深的是许多名人的演讲,常常在这个广场。

    如今记忆最深的是马寅初在那里的演讲。当时他是北大的校长。老人家是我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

    马寅初 (1882—1982) ,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、教育家、人口学家。他在50年代就提出我国应节制人口,进行计划生育,并发表了“新人口论”一书。可惜,他的主张被说成“马尔萨斯人口论”, 他本人被打成右派。现在看来,如果我们听了他的话,我国的人口就不会是13亿。而会少得多,中国状况可就大不相同了。但使人欣慰的是,实践已经证实了“新人口论”的正确,而受到人们尊敬的老人活到了百岁。

    北大红楼的东侧,原来有一条小河。红楼以北是北河沿,以南是南和沿。在北河沿的东侧,就是北大的对面,是当时有名的中法大学。中法大学是李石曾创办的,也是一所有名的大学。这所学校已在1950年被合并而不存在了。现在南北河沿已经填平变成大马路了。但在我记忆里,却还保留着中法大学和李石曾。

    说起李石曾,许多人不熟悉。在民国时期,是鼎鼎大名的人物。我以为他最大的贡献是为我国早期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。

    他是满清重臣李鸿藻的儿子。并先后入巴斯德学院、巴黎大学深造,从此奠定了他一生在海外创业的基础,并由此成为著名的国际活动家。李石曾在法国加入中国同盟会。归国不久,辛亥革命爆发,在天津参与组织京津同盟会,任副会长。1913年去法国搞勤工俭学运动,为大批中国青年提供了到欧洲学习西方文化,寻求救国真理的机会,其中很多激进青年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领导人。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。1920年在北京创办中法学院,同年在法国里昂创办法中学院。曾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。曾为我国早期留法青年创造了勤工俭学的条件。

    我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印象,使我无法忘记的是北大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。我在大学中,学到的最为主要的是基础知识。这使我受益了一辈子。在当时教基础课的是系里最好的教授。比如当时的北大化学系,普通化学和有机分析是系主任曾昭纶先生讲授的。曾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化学家,曾是我国的教育部副部长。物理化学是我国有名的唐敖庆先生讲授的。有机化学是我国牛胰岛素全合成的主持人、我国知名的有机化学家邢其毅先生讲授的。定量分析是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,著名化学家高崇熙先生讲授的。理论有机化学是由著名化学家蒋明谦先生讲授的。我举出这些,是说明当时大学对基础课的重视。而后来,讲授这些基础课的都是年轻的教师。显然不再看重基础课了。不但如此,在大学里把专业分得很细,基础课减少而专业加多。我以为这都是错误的做法。因为大学本应打好基础,专业是可以自学的,而基础却是来不及去挽救的。

    此外,还有印象很深的事情,就是那些莫名其妙的批判。

    第一个是对共振论的批判。当时我最喜欢的一门课,是理论有机化学,那是著名化学家蒋明谦先生开的。但在我们正在学的时候,苏联就开始批判共振论,我国也就跟着批判了。现在已经证明共振论的正确,而且连共振波谱仪在许多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了。

    再有,就是对摩根遗传学的批判。当时苏联否定摩根遗传学,对此进行批判,而树立米丘林学派。现在已经充分证明了摩根遗传学的正确性,而且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已经理解得十分清楚了,而且连DNA的结构都清楚了。

    事实证明了这样的批判的错误,这样的批判,不值得去反思吗?

    令人高兴的是,我们现在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,国家得到了发展。过去的弯路和蠢事,让我们作为教训来记取吧。

 

散文选

主页